學校飯堂文化的含義及特殊性
由于目前我國大多數學校已經或正在進行后勤社會化改革,大多組建了企業性質的后勤集團。學校飯堂一般屬于后勤集團的一部分,因而也就可以說它是一個企業或企業的一個部分。這就決定了學校飯堂文化在本質上屬于企業文化。
當然,視各學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具體情況而定,學校飯堂要么以追求社會效益為主,兼顧經濟效益,要么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。不管怎么,學校飯堂都姓“教”,具有明顯的公益性,不同于一般的盈利性企業。學校飯堂的這種特殊的企業性,決定了其企業文化的特殊性。換言之,學校飯堂文化是一種特殊的企業文化。
1.學校飯堂文化的含義
學校飯堂承包文化是指學校飯堂在“三服務、三育人”的活動過程中形成的,具有教育導向和經營理念雙重功能的,以移植、組合企業管理哲學和企業精神為核心的,激勵飯堂員工責任感、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并為全體飯堂員工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理想、價值觀念、道德標準、管理理論、行為準則和方式的總和。同其他企業文化一樣,狹義上的學校飯堂文化的內容也非常豐富,包括企業理念、企業宗旨、企業精神、企業哲學、企業道德、企業制度、企業形象等。
2.學校飯堂文化的特殊性
如前所述,學校飯堂承包是一個特殊的企業,其社會化改革不同于社會上的第三產業,它既要按市場規律運行,也要按教育規律開展服務。學校飯堂社會改革要求學校飯堂堅持“三服務、三育人”這個宗旨,兼顧教育和經濟兩個屬性,發揮基礎、先行和保障三大作用,實現管理、服務、育人、經營四大功能。可見,學校飯堂文化必然與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緊密相連,形成特殊的企業文化。
換句話來說,學校飯堂文化的特殊性在于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的高度融合統一。學校飯堂文化既要融合學校所在地區的歷史、民族文化,更需融合校園文化的精華,因為它的服務主體畢竟是在校園。學校飯堂必須考慮其企業文化本性能否被廣大師生員工所接受,而要被他們認可,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就是利用校園文化對企業文化進行改造。這就造成了學校飯堂文化鮮明的特殊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