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包學校飯堂要實行量化分級管理前的現狀
日期:2012-11-28 17:04:58 標簽:
1.學校飯堂衛生設施落后自 2000 年惠山區成立以來,教育高速發展,辦學規模不斷擴大,但一些學生后勤的配套措施和管理水平卻沒有同步發展,且當時因無相關具體規范與要求,其中學生供餐設施和管理的問題尤顯突出,易引發食物中毒的因素普遍存在,飯堂供餐條件達不到相應的衛生要求。多數學校飯堂面積狹小,加工場地與就餐人數不相符合,洗消間功能分區不明確,流程布局不合理,有的單位未設專門的洗菜間、餐具洗消間、點心間,以致生熟分開、餐具洗消、保潔的措施無法落實。
2.學校飯堂承包的衛生安全管理工作薄弱、衛生管理制度不完善惠山區成立初,各學校從人員到結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,各種制度沒有建立或健全,沒有建立由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衛生管理網絡,學校擴招、后勤服務社會化后,個別學校把飯堂轉包。飯堂負責人與從業人員素質不高,缺乏基本的衛生常識,未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,沒有按照衛生操作程序進行食物加工。不按要求采購、驗收外購食品原料甚至熟食,對食用油、調味品大米、蔬菜豬肉未建立索證制度。
3.教育部門、衛生管理機構監管缺位在惠山區成立之初,教育和衛生部門溝通不足,對學校衛生工作沒有重視,教育部「]沒有做好對學校食品安全的管理工作,衛生部門沒有發揮好監督職能,原衛生防疫站的學校衛生科負責學校衛生(包括學校飲食、飲水衛生)工作,雖在學校常見病防治、學校衛生常規監督監測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,但由于職能、人員構成的局限,直接造成對學生供餐場所的食品衛生經常性、預防性監督缺乏,無法發揮衛生監管機構防控食物中毒的職能及優勢,從而形成了對學校飯堂管理的真空,造成了對學校飯堂的管理和監督的缺位。